冷鏈物流掣肘“雙11”用戶體驗 生鮮電商面臨爆倉后遺癥
今年“雙11”前夕,馬云以38888元的價格,拍下了一條剛從日本運來的藍鰭金槍魚,由此正式拉開了天貓“雙11”全球狂歡節(jié)的序幕,而生鮮也成為天貓“雙11”成交的首個品類。事實上,在今年“雙11”的電商大促中,無論是天貓、京東等綜合電商,還是本來生活、易果生鮮等垂直生鮮電商,均無一例外的推出了生鮮大促,生鮮以前所未有的促銷力度成為這場購物狂歡的主角之一。不過,“雙11”最大的短板——物流在生鮮品類上也表現(xiàn)的最為充分,物流積壓導致的生鮮產品的滯送、腐壞也成為“雙11”后遺癥的重災區(qū)。
對此,有業(yè)內人士預計,生鮮不僅要求全程冷鏈配送,且不同品類對于保鮮條件的要求差異巨大,目前大部分電商并沒有成熟完整的冷鏈渠道,在“雙11”之后,生鮮產品的投訴糾紛勢必成為爭議的焦點。
生鮮大促的“冰與火”
“雙11”剛一落幕,多家電商平臺第一時間頒布。來自京東的數據顯示,生鮮下單量達到去年同期的6.6倍。順豐優(yōu)選宣布,今年“雙11”生鮮凍品的銷售額與10月份同期相比增長超過1100%、訂單量增長超過800%......雖然北京市消協(xié)提前發(fā)出“生鮮食品最好避開高峰”的“雙11”消費提示,但在“吐血價”的誘惑和“購物即狂歡”的催化下,“剁手黨”們齊心協(xié)力,將獼猴桃、蘋果等生鮮推到了多個電商平臺的銷量榜首。
盡管幾乎所有平臺都宣稱已經提前做好了相應的配送準備,但“爆倉”之后,針對生鮮產品配送的糾紛和投訴立刻呈井噴之勢。已有不少消費者反映,收到手的生鮮產品,新鮮程度明顯不如平時。
實際上,由于配送成本高、物品損耗大,目前大多數電商難以實現(xiàn)全程冷鏈,即使在平時,也很難做到配送過程中真正的“保鮮”。
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,有媒體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包括天貓超市、天天果園、本來生活、順豐優(yōu)選和中糧我買網在內的五家電商平臺售賣的三文魚、臍橙等生鮮,評測報告顯示,天貓超市、本來生活、天天果園等3家電商售賣的三文魚衛(wèi)生狀況不理想;68%的生鮮靠“泡沫箱加冰袋”送完“最后一公里”,遇上天氣炎熱或者配送超時,就會有冰袋化凍,生鮮變質的風險。而在堪比春運的雙11面前,配送超時似乎已經成為常態(tài)。
“生鮮品類的商品屬性決定了它不適合‘雙11’這樣的大促。”早在今年10月份,沱沱工社CEO杜非即表示,“不會參加今年的‘雙11’促銷”。對此,杜非解釋稱:“生鮮商品生命周期短,對冷鏈物流、配送包裝要求高,大促爆倉不僅容易加大損耗,也容易發(fā)生物流環(huán)節(jié)的延誤,傷害商品品質和消費者利益,而糟糕的購物體驗對于生鮮電商的品牌也是一種傷害。”
冷鏈成熟為時尚早
生鮮在“雙11”的火爆,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巨頭們對生鮮電商的重視,但冷鏈建設的短板,也成為整個行業(yè)的挑戰(zhàn)和痛點。高效的冷鏈物流對于生鮮電商來說,不僅指送達速度的時效快和更新鮮的品質,而且意味著更豐富的品類和更出色的用戶體驗。
但是,高昂的冷鏈成本,讓不少生鮮電商望而卻步。市場上也尚未出現(xiàn)占有率絕對領先的企業(yè),原因就在于生鮮商品的質量監(jiān)控、冷鏈存儲、宅配服務等物流體系、購買體驗及配送服務不盡完美。
杜非表示,沱沱工社在大促前的“冷靜”,正是建立在多年冷鏈建設的經驗和思考之上。作為最早一批專注做生鮮的垂直電商,沱沱工社自創(chuàng)辦初期就組建了自有的冷鏈物流,并在北京搭建了全程冷鏈宅配體系。一方面,沱沱工社通過自營農場、產地直采、自建冷庫等方式加強對農產品的源頭控制;另一方面,生鮮食材從采摘、多溫區(qū)存儲、加工、訂單分撥,到末端配送,均采用專業(yè)的冷藏設備及冷鏈措施,使得食品始終處于低溫狀態(tài),保證食品品質和安全。
值得一提的是,沱沱工社即將投入使用“全程新鮮度管理系統(tǒng)”,用戶可在網上實時看到訂單所處的位置和當時的溫度。
另一面,對于實力不濟的中小生鮮電商,京東于不久前開放了自己的生鮮冷鏈物流系統(tǒng),針對批量寄遞生鮮快件的商家推出專屬服務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隨著“雙11”爆倉的持續(xù),更多生鮮配送問題將會進一步凸顯,單純靠價格刺激消費的購物狂歡從長遠來看,并不利于生鮮電商品牌及口碑的建設。守住“最后一公里”,確保食品安全,才是生鮮電商良性發(fā)展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