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 id="kknyo"><span id="kknyo"></span></i>

  • <video id="kknyo"></video>
  • <i id="kknyo"></i>
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雜志 > 2025年 > 2025年4期 > 產業/商界 > 產經

    中國軸承之鄉,為什么是新昌

      作者:鮑 陽  來源:決策網時間:2025-04-25

    4月19日,在北京,“天工機器人”以矯健身姿沖過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終點,引發全球熱議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支撐“天工”完成賽程的精密關節軸承,來自浙江的一個山區縣——新昌。這個人口僅40萬的縣,正用一個個“精密的轉動”,改變著世界高端制造的格局。

    地處山區,新昌的區位優勢并不明顯,卻孕育出16家上市公司,省級“隱形冠軍”企業9家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產品11個,更培育出全國規模最大的軸承產業集群。2024年,新昌軸承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,實現了從農機維修配件到機器人關鍵核心的躍遷,產品廣泛應用于高鐵、風電、航空航天、智能機器人等高端領域。新昌的高端軸承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%,被譽為“中國軸承之鄉”。

    從貧困小縣到全國百強縣,中國軸承之鄉,為什么是新昌?

    五個階段、四個蝶變

    新昌軸承產業從山區小作坊起步,經過50年發展,跨越五個階段,實現四個蝶變,走出了一條“小縣城大產業”的特色發展之路。

    第一階段是家庭作坊起步。上世紀70年代,新昌以家庭作坊形式生產低端軸承套圈,主要供應國內維修市場。1973年,新昌軸承廠成立,開啟了新昌軸承產業發展的先河。這一階段的軸承生產以手工為主,技術門檻低,企業規模小。

    第二階段是代工生產擴張。上世紀90年代初,隨著市場需求增長,新昌軸承企業從家庭作坊轉向規模化代工,主要為國內外品牌提供軸承套圈和零配件。這一時期,企業開始引入半自動化設備,生產效率提升,但產品附加值仍較低。1999年,五洲新春集團正式成立,投資2000萬元建設標準化廠房。同年,三花智控的前身新昌制冷配件廠轉型生產精密軸承,這為日后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
    第三階段是技術升級與園區集聚。進入新世紀后,新昌縣政府主導建設軸承產業園區,推動企業從分散經營向集群化發展轉型。龍頭企業五洲新春通過收購歐洲企業切入高端市場,帶動本地企業技術升級。2009年,新昌獲評“中國軸承之鄉”,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。

    第四階段是產業鏈完善與國際化。新昌軸承產業向集群化、高端化邁進。2015年,全球軸承巨頭斯凱孚在新昌落戶設廠,既帶來了競爭,也促進了整個產業鏈提升,新昌形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,配套企業超過200家。

    第五階段是數字化與高端化。在數字經濟浪潮下,新昌軸承加速智能化轉型。2020年,新昌建成“軸承產業小微園”和全國首個“軸承產業大腦”,推動智能化改造。通過政產學研合作,攻克高鐵軸承涂層等“卡脖子”技術,產業向高端化、綠色化邁進。2022年,斯菱股份登陸創業板,標志著新昌軸承進入資本驅動新階段。

    回望50年發展歷程,新昌軸承從家庭作坊到智造高地,實現了四個蝶變。

    產業規模從小到強。新昌軸承企業數量從最初的幾十家增至600余家,從業人員超3萬人,產值從不足10億元躍升至300億元,占全國高端市場份額20%。

    產品類型從單一到多元。從低端套圈代工發展到風電軸承、汽車輪轂軸承、智能軸承等高附加值產品,覆蓋工業、航天、醫療等領域,長期為華為、中國商飛、中國中車、比亞迪等頭部企業配套。

    技術層次從模仿到引領。通過并購國際企業、共建產業研究院,突破精密磨削、在線監測等核心技術,填補國內空白。授權專利超1500件,行業利潤率從4%提升至8%。

    市場范圍從國內到全球。新昌軸承產品從國內維修市場拓展至歐美高端領域,出口占比超30%,成為全球軸承供應鏈的重要節點。

    政策、技術、金融,組成“黃金三角”

    在縣域經濟版圖上,新昌軸承產業的崛起,猶如一部精密軸承的運轉,其成功密碼藏在“黃金三角”的深度耦合中——政策、技術、金融三大要素如同咬合嚴密的齒輪,在動態平衡中釋放出驚人動能。

    首先是政策筑基,用精準滴灌巧妙化解“三不困境”。

    2018年寒冬,新昌軸承產業遭遇發展拐點,行業平均利潤率跌破4%,37家中小企業因同質化競爭瀕臨倒閉。時任縣委書記帶隊調研時發現,企業普遍面臨不敢轉、不會轉、轉不起的“三不困境”。

    隨后新昌縣對癥下藥,制定出臺了《軸承產業發展規劃》,縣委書記擔任產業鏈鏈長,推動建立“每月一研判、季度一攻堅”的推進機制,讓政策從“文件”轉化為“生產力”,讓政策定力最終轉化為產業活力。新昌連續5年將軸承產業發展作為“一號工程”,累計投入4.2億元改造產業創新服務中心。2023年數據顯示,該中心受理業務1181單,推送標準動態報告14份,助力企業專利申報量同比增長43%。

    更關鍵的是政策工具的迭代升級,創造性推出“國企先采、企業后付”模式。該模式以政府信用為中小企業技改背書,3年推動37家企業改造且不良率低于1%,直擊企業家“不敢轉”的痛點。通過“飛地研發+院校互聘”機制,將河南科技大學的技術直接導入企業,使軸承良品率從82%躍升至98%,解決“不會轉”難題。設立2.5億元風險補償基金開發“軸承貸”,助力斯菱股份研發投入強度從3.2%提升至5.8%,最終登陸創業板,化解“轉不起”困境。

    其次是技術破局,用數字革命重構產業基因。

    走進斯菱股份的“黑燈工廠”,機械臂以0.001毫米的精度打磨高鐵軸承——這個相當于頭發絲七十分之一的公差標準,標志著新昌軸承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。但回溯2018年,當地80%的企業還在用上世紀90年代的磨床設備,產品合格率不足85%。

    轉折始于一場數字革命。2021年以來,新昌縣政府投資3.5億元建設“軸承產業大腦”,本質上是一場產業操作系統升級。這個接入683家企業的平臺,通過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,構建起覆蓋研發、生產、供應鏈的全維度數字孿生系統。

    比如,主營農機軸承的品諾機械曾因設備老化瀕臨淘汰,接入產業大腦后,通過模塊化改造方案,僅投入傳統轉型30%的成本就完成數字化升級。總經理王建國算了一筆賬:“設備利用率從58%提升至85%,人均產值突破80萬元,達到行業龍頭水平。”

    技術突圍的深層邏輯是開放協同。新昌與洛陽軸承研究所共建的“高鐵軸承涂層實驗室”,攻克了長期被斯凱孚壟斷的碳化鎢噴涂技術,使軸承壽命延長3倍,成功配套復興號動車組。

    最后是金融活血,從“輸血供氧”到“造血生肌”。

    2023年6月,斯菱股份創業板上市,市值突破50億元。鮮為人知的是,這家汽車輪轂軸承“隱形冠軍”,曾因研發資金斷鏈險些夭折。其逆襲的關鍵,正是新昌構建的全周期金融護航體系。

    新昌的金融護航體系是覆蓋產業全生命周期的,在種子期有風險共擔機制托底。新昌縣政府設立2.5億元風險補償基金,開發“軸承貸”產品。更創新的是“數據增信”模式——銀行根據“產業大腦”實時數據,為配套企業提供訂單融資。2023年,新昌縣利用該模式放款35億元。

    企業實現從0到1的跨越后,會進入快速成長上升期,更要依靠資本嫁接實現躍遷。新昌建立上市培育庫,提供“股改-輔導-申報-上市”全流程服務。五洲新春公司2016年上市后,先后并購歐洲的3家企業,實現從零件商到系統集成商的蛻變。

    新昌的啟示

    新昌的特色產業發展,為資源稟賦有限的縣域,提供了可學可鑒的轉型樣本。

    首先是選準產業賽道。縣域經濟發展,產業是第一支撐力,新昌拒絕盲目跟風,錨定軸承產業深耕50年,用技術開拓市場,逐步從低端代工升級至高端智造。五洲新春集團早期為日企代工軸承套圈時,堅持將20%利潤投入研發,董事長張峰表示:“不做‘萬能工廠’,只做‘不可替代的環節’。”

    其次是營造產業生態。政府與企業雙向奔赴,共同構建產業生態體系,是新昌軸承產業集群持續升級的核心保障。

    新昌的實踐表明,產業生態競爭力需要政策引導、要素整合與協同創新形成“系統合力”。2021年,新昌縣設立全國首個軸承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,整合檢測認證、技術研發等12類公共服務,降低中小企業研發成本30%以上。新昌縣政府還創新“產業基金+風險補償”模式,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關鍵環節。新昌的產業生態既培育本土龍頭五洲新春,又引進國際巨頭斯凱孚,形成1家龍頭帶動30家配套的產業生態協作網絡。

    第三是呵護企業家成長。新昌以“企業家思維”重構政策供給,將政策精準滴灌到企業家心里。

    縣域經濟競爭的本質,是營商環境與企業家信心的比拼。企業家精神是產業躍遷的核心引擎,而政府的角色不是“指揮者”,而是“服務者”——以企業需求為靶心,將政策轉化為解決痛點的“工具箱”。

    同時,通過股權激勵、人才公寓等舉措,留住核心人才。海納人和軸承總經理任榮富表示:“政府允許技術骨干帶薪讀博,學成后去留自由,這種信任反而讓人才更愿扎根。”如今,該企業研發的機器人傳動模組,打破德國企業壟斷,實現國產化替代。

    當縣政府甘當“配角”,企業家才能站上創新“C位”。這種“精準滴灌+深度共情”的政策服務生態,正是新昌從制造集群邁向“創新雨林”的關鍵原因。

    最后是久久為功的政策定力。縣域產業升級不是百米沖刺,而是一場需要政策延續性和執行韌性的馬拉松。自確立軸承為“一號產業”以來,新昌歷經5任縣委書記、8位縣長,但“鏈長制+產業大腦”的路徑始終未變。

    區域競爭的本質是戰略定力與執行力的比拼。無論是選準賽道、構建生態,還是服務企業,最終依靠一支懂產業、敢擔當、善作為的干部隊伍。

    在干部專業化鍛造方面,新昌建立軸承產業干部專班,形成干部與企業家的“互派學習”機制,讓政策執行者始終站在產業最前沿。新昌縣要求經信局、科技局業務骨干必須到企業掛職半年,因為只有懂行的干部才能精準施策,才能擊中企業家需求的靶心。

    新昌縣科技局局長就曾去五洲新春掛職技術副總,正如這位科技局局長所言:“產業升級沒有捷徑,唯有以釘釘子精神,一錘接著一錘敲。”新昌縣的這種“長期主義”思維,也是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突圍的密碼之一。

    3
    最新期刊
    X
    X
   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、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
    <i id="kknyo"><span id="kknyo"></span></i>

  • <video id="kknyo"></video>
  • <i id="kknyo"></i>
    中文字幕连续高潮 |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有码 | 亚洲午夜福利网在线网站 |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|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| 亚洲成aV人在线视猫咪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