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億用戶、千億收入、萬億產業生態。2020年底,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年終總結大會上提出公司未來五年的目標。
劉慶峰有足夠的底氣。他有積累,22年砥礪奮進的創業路,科大訊飛從語音產業拓荒者晉級至人工智能國家隊,成為國家首批四個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之一。他有“利器”,系統性創新和根據地業務兩大核心引擎正在持續釋放動能。
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上,很多人欽佩劉慶峰二十多年前便幸運地踏準鼓點。而對劉慶峰來說,他不過是堅持做一件熱愛的事情,并努力推動社會進步、科技自主。
在訊飛廣場上,有尊雕塑叫“孺子牛”,寓意扭轉乾坤,敢為人先。這種精神,正是劉慶峰和科大訊飛能夠一路向前的最好寫照。
燃燒理想的火把
劉慶峰從小便表現出超常的理科天賦,1990年,他憑借優異成績考入中科大電子工程系。在校期間,每次數理學科考試,他幾乎都高居榜首,堪稱“學霸中的學霸”。
大二那年,因為“數理計算能力強,是個語音技術研究的好苗子”,劉慶峰被我國語音屆泰斗王仁華教授相中,加入“人機語音通信實驗室”。王仁華教授的慧眼識珠、傾囊相授點燃了年少的劉慶峰對智能語音的熱愛,為中國智能語音產業發展埋下一粒種子。
大三開始,劉慶峰帶隊參加了國家863項目,1998年,其領銜開發的語音合成系統被專家組認定初步達到實用化水平。彼時,中文語音技術幾乎為國外公司壟斷,微軟、IBM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在國內建立中文研究院,可中國的語音技術研究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。
“中國的語音技術要掌握在中國人手里。”劉慶峰心頭燃燒著發展中國智能語音產業的理想火種。畢業后,他放棄了高薪工作和全額獎學金留學的機會,選擇創業。他的想法得到了王仁華教授的支持和實驗室師兄弟的響應。1999年,在租來的民房里,18個“學霸”成立了科大訊飛。他們躊躇滿志,欲將語音技術發揚光大。
然而,從技術到商品,從實驗室到市場,這個轉換僅憑借科技實力并不夠,還需要資金支持、對市場精準研判以及團隊管理能力。那時的劉慶峰,初涉商海,經驗尚淺,他們推出的第一款產品“暢言2000”慘遭滑鐵盧。
“暢言2000”是一款針對 PC端的軟件,通過語音既可以完成指令操作,又可以完成文本輸入,首次把手寫輸入的隨意性和語音輸入的快速性無縫整合在一起。對于這款產品,劉慶峰信心十足,預計兩三年內將帶給科大訊飛10億甚至100億的營收。然而第一次產品演示就出了問題,電腦一開機就不停說話。最終,“暢言2000”反而讓初創僅一年的企業面臨破產危機,最困難時,他只能借錢給大家發工資。
資金鏈幾乎斷裂,各方紛紛質疑,現實讓劉慶峰認識到,科大訊飛面對的是無現成路徑但滿載希望的全新產業,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進行技術積累。
他把團隊帶到巢湖邊,召開了科大訊飛發展史上著名的“半湯會議”,他擲地有聲地表示,科大訊飛不改初心,將深耕語音產業,做中國乃至全球語音產業的龍頭。大家要么走,要么留。
令劉慶峰感到安慰的是,所有人都和他一樣,選擇了堅守,而光明,也就在峰回路轉處。
“2B+2C”雙輪驅動
劉慶峰和團隊仔細分析了“暢言2000”失敗的原因——選錯了市場“賽道”。
一開始,他們把目標定位為大眾市場,可忽視了當時家用電腦普及率低的實際情況,加之售后成本高,訊飛缺乏渠道推廣的經驗以及盜版軟件的猖獗,導致產品“叫好不叫座”。這件事也證明,科大訊飛暫時不適合大眾消費市場。
從失敗中汲取教訓,他們轉而開發企業客戶,并和中國電信達成初步合作意向。然而,在深入交流時,對方以更重視系統集成能力和企業綜合實力為由,就淘汰了“年輕”的科大訊飛。
此路不通,換道而行。劉慶峰沒有放棄,他找到了華為公司。在研二的時候,他曾為華為優化114電話語音平臺,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使得電話語音接近真人語音,這讓華為對劉慶峰的技術十分認可。此次,華為很快同意在系統平臺上試用訊飛的語音技術。但初次實驗,測試報告顯示存在系統兼容和語音合成問題。
為了抓住機會,劉慶峰帶領團隊,一個星期吃住在辦公室,不分晝夜地調試,最終圓滿完成任務,贏得了華為的長期訂單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找到了科大訊飛當時正確的商業模式——向開發商提供語音支持軟件服務。經過不斷優化,面向行業終端提供語音技術應用解決方案成為訊飛核心發展模式。
選對賽道,科大訊飛迎來飛速發展期。2004年,實現盈虧平衡;2005至2007年,保持了凈利潤130%的復合增長;2008年,科大訊飛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,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學生創業上市公司。
上市后,科大訊飛進軍面向用戶的2C市場并取得良好業績。成為業內少有同時布局B端行業賽道和C端消費者賽道的智能公司。
2021年,訊飛的消費者業務穩步增長,B端軟件完成率同比超90%、C端軟件同比超52%,C端硬件618開門紅銷售額同比上漲108%。科大訊飛未來戰略路徑也更加清晰:堅定不移地推進“To B + To C”的市場戰略,形成雙輪驅動的良好格局。
技術“頂天”
在國際賽事中獲得近30項冠軍,連續兩年入選《MIT科技評論》“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”榜單,語音轉寫識別正確率達到98%……近年來,通過科技創新,科大訊飛在國際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。
源頭核心技術的持續創新,是科大訊飛成功的關鍵密碼,也是未來發展的制勝之道。“不能在別人的院子里建大樓。”22年的發展之路,這句話屢被劉慶峰提起。從投身科技報國、創建科大訊飛之日起,劉慶峰就努力依靠自主創新,占據核心技術的制高點。
科大訊飛成立之后,他先后拜訪了清華、中科院、社科院的專家,提出聯合起來發展中文語音產業,由科大訊飛提供項目經費,負責產業整合,實現成果共享。發展中國人自己的智能語音技術,這個目標讓國內頂級的語音科研院所動容。他們跟科大訊飛結成緊密合作關系,也讓劉慶峰完成了語音產業核心源頭技術的資源整合。
科技研發需要重金支持,并且具有“盈利延遲”的風險,很長一段時間,市場沒有拓展開來,團隊成員每個月只能拿兩三千元的月薪,卻保持著“甘坐冷板凳”的鉆研精神。“我們要勇闖‘無人區’,做源頭核心技術的‘拓荒牛’,不斷堅持投入,堅定不移地把核心戰略做透。”劉慶峰表示。
正是他們對技術執著的追求,吸引了政府和投資機構的關注。合肥市領導帶著3家投資機構到科大訊飛考察,當聽完劉慶峰介紹產業前景和團隊實力后,當即表態“這些小伙子必須留在合肥”。隨后,3家投資機構為科大訊飛投了3060萬元。2002年,復興集團、聯想投資和英特爾也相繼入股。
政府的支持和培育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,而股東帶來的不只是資金,更有資源和管理經驗,讓劉慶峰倍感振奮且受益匪淺。依靠資本的力量,科大訊飛以感知智能、認知智能為兩大研究方向,在語音合成、語音識別、圖文識別、機器翻譯等多項核心技術方面走在國際前列,構建起源頭技術壁壘。
當AlphaGo一戰成名,人工智能進入大眾視野,劉慶峰敏銳洞察到人工智能第三波浪潮的氣息,他在業內首提“人工智能+”概念,并加快人工智能布局,持續在人工智能源頭上做到技術“頂天”。近年來,科大訊飛的技術團隊規模占比在60%以上,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保持在20%以上。
隨著人工智能研究進一步深入,劉慶峰提出搭建“系統性的舞臺”。因為要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命題,僅靠單點技術創新已經很難突破,更是包括了關鍵的場景、需求、資源、教研以及管理模式的一盤棋。用系統性創新迎接人工智能大未來,代表國家參與未來全球競爭,是科大訊飛堅定的使命。
產品“立地”
2021年上半年,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多地反彈,科大訊飛加快部署疫情防控系統,第一時間啟動疫情智慧防控多點觸發系統,該系統可以迅速篩查“重點人群”有沒有去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,有沒有做過核酸檢測,并生成多維度統計報告,助力政府精準決策。
“AI+醫療”的成功實踐正是科大訊飛以產品“立地”的生動實踐。用人工智能解決人類的真正剛需,推動社會進步,亦是科大訊飛的目標和動力。經過多年奮斗,劉慶峰愈加明晰今后的路徑:“在和國計民生相關的領域做貢獻,把技術產品真正做到老百姓身邊,能夠規模化推廣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應用。”
從2019年起,劉慶峰帶領科大訊飛逐步深入應用落地。用人工智能為教育、醫療、司法等行業賦能,讓因材施教、分級診療、公平正義落到實處,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。
在賦能教育層面,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。劉慶峰秉承“人工智能助力教育,因材施教成就夢想”的理念,利用自動評測和知識圖譜技術,對學生課堂練習、課后作業和考試數據自動分析,為每個孩子提供各不相同的個性化作業,大幅減少無效重復訓練。數據統計,在人工智能助力下,學生日平均作業時長比之前縮短了50分鐘,“因材施教”教育理念正逐步落到實處。
在賦能醫療層面,助力分級診療。2017年,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“智醫助理”機器人以高分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,目前已在安徽省天長、金寨、鳳陽、合肥廬陽等縣區全面試點應用,在1000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地。上線至今,平均每天提供1.1萬次輔診建議,為基層醫療進行兜底保障,助力分級診療。
在賦能外交層面,讓中國聲音唱響世界舞臺。2016年,在劉慶峰帶領下,科大訊飛開創翻譯機這一全新品類,希望“讓人類和人機信息溝通無障礙”。目前,訊飛翻譯機已經支持中文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語言互譯,包括55個“一帶一路”沿線覆蓋國家語言。
2021年上半年,科大訊飛教育業務的“因材施教”項目業務增長約70%以上;學習機業務增長大約200%;醫療業務的“智醫助理”項目從安徽走向全國,服務覆蓋1億多居民超過3.8萬基層醫生;智慧城市的“數字江淮”建設將開辟省級根據地模式……
目前,科大訊飛正在持續構建具有長期經營能力、持續增長能力、用戶高依賴度的根據地業務,積極迎接人工智能紅利兌現期。
用科學精神,駛向星辰大海
“在疫情防控期間,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,在這個過程中,培養出的消費習慣將會延續下去,形成對新基建的強烈需求。”劉慶峰認為,后疫情時代,科大訊飛機遇與挑戰同在,一方面,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經濟加速發展,人工智能正處在千載難逢的機遇期;另一方面,國際國內競爭非常激烈,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
面對機遇與挑戰,科大訊飛也系統謀劃了應對之道。
在發展戰略上,堅持“頂天立地”,科大訊飛將以國際領先的技術為實際業務提供堅實保障,并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規模化應用。此外,繼續堅持“平臺+賽道”的產業發展戰略,保持業績的持續發展。
在核心技術研究上,堅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,通過不斷深化和拓展技術邊界實現人工智能根據地引領,為科大訊飛實現“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”提供技術保障。
在產品業務計劃上,將持續在教育業務、消費者業務、醫療業務、智慧城市業務領域發力,通過人工智能賦能,服務實體。
在未來五年的目標藍圖中,除了十億用戶、千億收入、萬億產業生態之外,劉慶峰致力于把科大訊飛打造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,在全球人工智能產業中代表中國贏得話語權,成為用科技創新引領未來、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杰出公司,并向著偉大公司邁進。
仰望星空,馳騁夢想;以夢為馬,腳踏實地。劉慶峰頗為浪漫地總結為:用科學精神駛向星辰大海。他解釋道“用科學精神,回歸價值創造的本質;辯證看問題、保持長期戰略定力;走出舒適區,胸懷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” 。
事實上,劉慶峰和科大訊飛一直都在努力走出“舒適區”,才在一個個領域取得突破。不滿足于從語言學習到智能評價,才有了“因材施教”;不滿足于從電子病歷到智醫助理,才有了智慧化疫情防控體系;不滿足在汽車語音套件市場占據超60%的市場份額,才有了進軍自動駕駛領域。
向更大的舞臺,劉慶峰目標堅定,步履不停。與其說他野心勃勃,倒不如說他充滿情懷,一生追求利用源頭科研創新,服務國家發展、服務人民生活。而他,只想在完成最初的夢想后,回歸校園,做一名老師,在實驗室里安心做研究,為學生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