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30日,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《城市軌道交通2018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》。
截至2018年底,中國大陸(下文中涉及全國數據均指中國大陸,不含港澳臺)共有35個城市通城市軌道交通(下簡稱城軌交通),運營線路185條,運營線路總長度5761.4公里。
擁有4條及以上運營線路,且換乘站3座及以上,實現網絡化運營的城市16個,占已開通城軌交通運營城市總數的45.7%。地鐵運營線路4354.3公里,占比75.6%; 其他制式城軌交通運營線路1407.1公里,占比24.4%。
2018年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210.7億人次,同比增長14%,總進站量為133.2億人次,總客運周轉量為1760.8億人公里。
2018年全年共完成城軌交通建設投資5470.2億元,同比增長14.9%,在建線路總長6374公里,可研批復投資額累計42688.5億元。規劃、在建線路規模穩步增長,年度完成建設投資額創歷史新高。
青島新增線路長度全國第一
2018年新增運營線路長度第一和增長幅度第一的城市均為青島
從新增運營線路長度看,青島新增124.6公里,居全國首位;武漢、廣州之,分別新增96.8公里、87.1公里。從增長幅度看,青島增長232.5%,居全國首位;貴陽、長春次之,分別增長163.6%、43.5%。
2018、2017年各城市城軌交通日均客運量
從客運量增長情況來看,隨著2018年新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的增多,各城市尤其是城軌交通新興城市的客運量增長明顯。其中,青島客運量較上年增長134%,昆明客運量較上年增長60%。
據不完全統計(計入28個城市相應數據,不含市域快軌和有軌電車數據,個別城市數據填報不完整),2018年,全國平均運營收支比為78%,其中,運營收支比超過100%的城市有杭州、青島、深圳、北京4市,均為資源經營收入較高的城市,其余24個城市運營收支比均低于100%。整體看,城軌交通運營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狀況。
截至2018年底,中國大陸有53個城市(部分由地方政府批復項目未納入統計)在建線路總規模6374公里,同比增長2%,在建線路258條(段)。共有25個城市的在建線路超過100公里。
其中,北京、廣州兩市建設規模超過400公里,成都、武漢、杭州3市建設規模超過300公里,青島、深圳、長沙、上海4市建設規模超200公里,建設規模在150-200公里之間的有蘇州、西安、天津、重慶、南京、廈門、福州7個城市,建設規模在100-150公里之間的有昆明、合肥、佛山、貴陽、溫州、寧波、鄭州、沈陽、南寧9個城市。
2018年各城市城軌交通在建線路規模
截至2018年底,15個城市全年完成建設投資超過150億元。其中,成都市完成投資超過600億元,武漢、杭州、北京3市全年完成投資均超過300億元,4市共計完成投資1627.8億元,占全國總投資的29.8%。廣州市全年完成投資超過200億元,另有深圳、鄭州、青島、重慶、南京、昆明、廈門、上海、長沙、西安10市全年完成投資均超過150億元。
2018年各城市城軌交通全年完成建設投資
截至2018年底,國家發改委批復的44個城市規劃線路總投資達38911.1億元。其中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杭州、深圳、武漢6市投資計劃均超過2000億元,6市規劃線路投資總額為15438.8億元,占全國已批復規劃線路投資的37.1%;成都、重慶、青島、天津、西安、蘇州、福州、廈門、長沙9市規劃線路投資總額均在1000億元以上。
2018年各城市城軌交通規劃線路規模
城市軌道交通計劃總投資額穩步增長,各城市線路規模持續擴大,并逐漸成網,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從單一線路化發展已逐步邁入網絡化發展時代。
在最后提出問題稱,面對城軌交通大規模快速發展的態勢,資金不足、人才欠缺、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等矛盾日益突出,長此以往將制約城軌交通的持續健康發展。
對此,資金不足問題,既面臨需求量激增,又遇傳統籌資難度增大的雙重壓力。應在防范金融風險的把控下,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,擴充籌資渠道;人才資源問題,既有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,又有人才能力欠缺的挑戰。
此外,要大力推動城軌交通自主創新;要大膽擁抱新技術,避免建設“嶄新的落后的新線”;要從市情、域情出發,因地制宜選擇符合城市發展需要的制式。